伦敦 · 大英博物馆的通关密语


人们通常提到世界四大博物馆时,都会把第一排位留给法国卢浮宫,那毕竟有比大英博物馆早五百年的建馆史,但如果从馆藏文物的数量及丰富度上来看,没有一家能与大英博物馆的800万件相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算藏品存量不小的博物馆了,也不过300万件藏品,北京的故宫只有180 万件,即使每家博物馆按照馆藏文物的比例出展,那存量多的文物展示数量也大,如果你是博物馆控的话,大英博物馆一定是首选到访对象。



大英博物馆建馆以来就是免费参观,作为一个普通旅行者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泡在展馆内,充其量4-5个小时参观都算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必须抓住重点中的重点,把时效比控制到最好,那么如何在大英博物馆浩瀚的展品中挑选重器参观呢,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必看的展厅,即使这样还是觉得会留有很多遗憾,那就留着再次到访的时候补足吧。


Kiss The Rain The Best Of Piano - The Best Of Piano

Ground floor



一层   4号展厅

罗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


世界上很多重要文物都是在人们知识增长过程中不经意发现的,1799年法国远征军在埃及罗塞塔修建防御工事的时意外发现了这块石头,随即被送到了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罗塞塔石碑上分别刻着十四行古埃及象形文,32行埃及草书,54行古希腊文,法国学者知道这块石头的重要性,因为当时人们已经解读了古希腊文字,那么古埃及文字的破译就指日可待。



谁知两年后法军大败,英国人要收缴战利品,包括所有文物,法国学者们对于自己的研究心血当然以死抗争,最后的妥协方案是法国人可以拿走文物的资料与拓片,实物全部归英国人所有,结果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大量古埃及文物到了英国人手中,随即便以英王的名义捐献给大英博物馆收藏。毕竟法国人研究时间比较早,所以最先阐释石碑中象形文字的是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后来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又根据其研究成果终于破译出碑文上第一个国王的名字托勒密,他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反过来又让商博良茅塞顿开,终于在1824年商博良完成对罗塞塔石碑的全文翻译,后成为卢浮宫埃及文物馆馆长,也被世人称为埃及学之父。



罗塞塔石碑的解密不仅是让人们了解到古埃及的历史,也是埃及文化断篇儿近两千年的续接,它的文字使用比中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还要早近两千年。虽然上面只是讲了公元前204-181年托勒密五世时期颁布关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法令,但这块石碑的获得无疑是人类解开古埃及文化的钥匙,打开了古埃及的历史之门。当你有机会走进位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同样是罗塞塔石碑,只不过那是块赝品。



一层   10号展厅  

亚述猎狮浮雕 

Assyrian Lion Hunt reliefs


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亚述帝国在公元前935年到前612年曾经是两河流域历史上非常强大的国家,后由于宫廷内斗和古巴比伦起义最终灭亡,由于没有过多文字记载,所以这段历史也被称为世界史上最模糊的时期。



1845年,英国亚述学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德带着副手伊拉克考古学家霍尔木兹·拉斯姆开始对位于伊拉克摩苏尔附近的库容吉克山岗进行考古发掘,他们的依据是《圣经》中对于亚述国都尼尼微城址的描述。后来莱亚德受到政治迫害入狱,大英博物馆任命拉斯姆继续发掘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853年他发现了著名的亚述巴尼拔王猎狮浮雕还有先前找到的皇家图书馆其余部分,1856年这些文物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猎狮浮雕是亚述第六个奴隶制王朝萨尔贡王朝第四任亚述王亚述巴尼拔王宫北宫的墙面装饰物,当时国王为了显示权利与英勇,每年都会举办猎狮节。整面浮雕刻画的就是国王在猎狮节中从围猎到收获的故事,公元前的艺术大师们不仅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而且非常有画面感,从国王的圆锥形头帽到服饰刺绣、臂章、射箭的姿态,狮子被猎杀过程中的各种表情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不愧为古代艺术的精品。




一层   18号展厅

帕特农神庙雕塑

Parthenon


希腊雅典卫城中心的山岗上,矗立着始建于公元前447年的帕特农神庙,它不仅是希腊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史及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基石。



就在法国人发现罗塞塔石碑时,当时希腊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管辖,英国驻雅典的大使埃尔金第七世勋爵看中了帕特农神庙上的精美浮雕,于是重金贿赂奥斯曼帝国的大臣,获得了在不伤害建筑墙体本身基础上可以搬走任何物品的特许证明,于是1801年他开始雇佣工人拆除神庙前眉与侧眉部位的装饰石雕,并在1806年运送回英国。




1816年英国王室在不谴责埃尔金行为的议会讨论后用三万英镑买下这批精美无比的无价之宝,永久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留给希腊的则是一座残垣断壁,落魄不堪的帕特农神庙。如今人们来到雅典卫城,已经看不到那精美矍铄的古希腊雕塑家菲狄亚斯呕心沥血的作品,而是要到大英博物馆去浏览那些碎片式的记忆。




一层   33号展厅

唐代人物

Tang dynasty figures


很多介绍都会提到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画作《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参加八国联军到北京盗走此画的英国上尉克劳伦斯.K.约翰逊把它拿到大英博物馆本是想评估画卷上挂着的玉坠价格,没想到博物馆的馆员却一眼看中了这幅画的价值,随即以25英镑买下后进入了大英博物馆。如今的《女史箴图》已经被严格保存在恒温恒湿的橱柜中,每年只有特定的时间才会短暂露面,2019年的展出时间为10月14日至11月24日,展览地点是大英博物馆91A展厅。




因为《女史箴图》对于中国游客太重要了,所以先提示下。在大英博物馆看中国文物主要集中在最北侧后配楼的一层33号展厅和二层95号展厅。33号展厅常年展出大约两千件中国文物,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晚清的瓷器包罗万象,简直就是一部简明中国史。



比较震撼的一是河北行唐清凉寺1424年的佛教壁画,二是来自河南唐朝名将刘延荀墓穴中的唐三彩陪葬品,对于壁画专业人士的评价是:在当今存世的中国古壁画中,有这么年代久远的,但没有这么大的;有这么大的,但没有这么年代久远的。”所以它是唯一,是孤品。对于唐三彩,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盛唐时期的面貌,人们的自信,国家的包容与影响力。





Tears 악토버 - A Good Year


Upper floor



二层   61-66号展厅

古埃及文物展区

Ancient Egypt


无论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还是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莱顿博物馆,几乎所有重量级的博物馆都设有古埃及展室,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博物馆的价值与历史纵深。位于大英博物馆二层的古埃及文物展区同样也是其引以为傲的资本,你不仅可以看到世界上单体博物馆存贮量最多的木乃伊,还可以看到不同版本的《死亡之书》。




曾经跑到埃及博物馆二楼一角的木乃伊室看那些千年前的国王们,没想到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们更是种类繁多,从人到动物,各种形态,各种棺椁的样式,数量众多,五花八门。在众多木乃伊中最主要是看看古埃及卡纳克神庙阿蒙神殿的大祭司霍尼杰提夫( Hornedjitef ) ,他的金面具仅次于埃及博物馆中的图坦卡门,内棺棺盖上还绘制了一幅天体图指引他寻找来世的方向,这具木乃伊制作于公元前约240年,1835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另外动物木乃伊在其它博物馆中是很少见的,埃及人特别喜欢猫,它不仅代表着月亮女神,也是生育女神,埃及人认为在妇女分娩时如果有一只猫陪伴在身旁可以减少疼痛感。这些猫的木乃伊被制作的很精美,有的是法老宠物,有的是寺庙中的保护神,它们的标准形象是前腿折叠于胸前,后腿折叠于腹前,用石膏定型后再加以彩绘图案,但很多猫的木乃伊为了美观都被更换了更小的头颅部分。




《死亡之书》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重器之一,特别是1888年E·A·汤普森·沃利斯·布吉爵士在古埃及都城底比斯附近墓室中发现的新王国第十八个王朝《Ani》草纸画,这部《亚尼的死亡之书》距今已3200年,在长达六十章包括咒语、赞美诗、礼仪等冗长篇幅中讲述了古埃及统治者从弥留之际到永生指南的过程,算是对自身灵魂的一种安慰。《死亡之书》作为一种陪葬物品在很多古埃及墓室中都有发现,但这一部保存最为完美。





如果您在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区意犹未尽,那顺便推荐另一家距离这里仅五百米的展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对于那些热爱古埃及文化的观众算是一个补充。这座展馆属于伦敦大学学院,拥有八万多件古埃及和苏丹文物,这里的展品从小件着手,反映出的古老文化更加细腻,别看麻雀虽小,但可也是收藏古埃及文物排名第四的顶级博物馆之一。


北侧三层  95号展厅

中国陶瓷   

Chinese ceramics


每当走入这个展厅的时候,都告知自己要怀有一颗平常心,可参观完毕后内心总是控制不住地像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


95号展厅的别称也叫裴西瓦乐 ·大维德爵士陶瓷馆,这里所有展品几乎都是大维德基金会将藏品委托给大英博物馆陈列展出的,可以说是大维德爵士一人毕生的收藏。



大维德是出生在孟买的犹太裔英国富商,一生酷爱中国陶瓷艺术,在长达三十年时间内收藏了总计1700件中国陶瓷,由于他眼光独到,几乎每件藏品都是国宝级珍品,苏富比拍卖行之前所拍与大英博物馆馆藏陶瓷相同的器物没有低于五千万成交的,而估值过亿的拍品也是数不胜数。



展厅中最知名的器物就数两尊青花龙纹大瓶了,马未都说无论是年款、器形、人物、时间等所有元青花要素都有体现,目前没有能与之比肩的其它藏品。而且根据这对花瓶,早期的元青花无论是在工艺上还是制作标准上都找到的严格的背书。这对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藏品是大维德爵士1935年分别从两个藏家手中买下的,也代表着景德镇元代制瓷工艺的巅峰。



陶瓷馆内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故事,这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中国官窑烧制的名器,官、哥、汝、定、钧,磁州窑、龙泉窑、耀州窑应有尽有。


临近东北门展柜中的乾隆御题宋代汝窑碗传世仅有两件,另外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大维德收藏的12件汝窑除了台北与北京故宫,可谓无人能及。还有成化斗彩鸡缸杯,汝窑的三足奁式炉,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明宣德掐丝珐琅等等,无一不是中国陶瓷的极品。







走在每一个展柜前,经常可以听到周围参观的国人发出由衷感叹,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二层  70号展厅

波特兰花瓶 

The Portland Vase


德国科隆大教堂脚下的罗马-日耳曼博物馆中保存着大量古罗马玻璃制品文物,各种形态颜色等也很是漂亮,可与大英博物馆中著名的波特兰花瓶相比,几乎可以忽略前者的工艺,虽然它很小,只有二十四厘米高,但在公元一世纪初的匠人们就能有如此高超的制作技艺,这让两千年后的我们大开眼界。


古罗马的玻璃制造技术源于古希腊,再加上诸多材料的供应大多来自地中海东部,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在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等地都是古罗马玻璃制造中心。


波特兰花瓶据推测是在罗马帝国第四个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墓室中被发现,后来辗转到过意大利主教,英国驻那不勒斯王国大使,波特兰公爵夫人等手中收藏,1945年大英博物馆又从第七代波特兰公爵手中购得。



在这尊以深蓝色为主调的花瓶上,镶嵌着七位以乳白色玻璃制作的人物,对于这些人物百年来无论是学者还是观众各自有着众多理解,我更相信他们是希腊传说中的众神,先不讨论这个瓶子是用做礼物或者存放圣者遗物而作,仅在公元初的年代,人们把最美最高尚的思想都是以神的表象来体现,更何况已经确认了其中一位的身份就是小爱神丘比特,而那位怀中拥蛇的美女是否暗喻着蛇发女妖美杜莎呢?




1845年的2月的一个午后,爱尔兰酒鬼威廉·劳埃德用博物馆中的一个雕塑砸向花瓶,结果波特兰花瓶被分裂成两百多块碎片散落满地,在博物馆专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下,直至1898年才完成最后的修复,虽然瓶身上的裂缝还依稀可见,但让我们看到了花瓶今日呈现完美的整体状态。



后   续


如果你在大英博物馆饱览了以上众多经典文物之后仍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位于一层24号展厅中来自复活节岛的巨大石像,33号展厅中南印度出产的湿婆舞神铜雕,二层41号展厅的萨顿胡船葬头盔是出自英国本土最牛的宝藏,40号展厅有苏格兰群岛发现的世界上最精美国际象棋,据说渊源是北欧海盗的作品。另外还有维京人用鲸骨在公元8世纪雕刻的法兰克首饰盒,阿拉伯青铜之手等等。






总之,大英博物馆里的好东西数不胜数,建议你在来此参观之前看看BBC拍摄的《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或NHK《知られざる大英博物館》等节目,到时你会有自己对大英博物馆更深的解读。


Canon in D (Pachelbel) Mike Strickland - The Piano

或许您在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区意犹未尽,那顺便推荐另一家距离这里仅五百米的展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对于那些热爱古埃及文化的观众算是一个补充。这座展馆属于伦敦大学学院,拥有八万多件古埃及和苏丹文物,这里的展品从小件着手,反映出的古老文化更加细腻,别看麻雀虽小,但可也是全世界收藏古埃及文物排名第四的顶级博物馆之一。


Petrie Museum of Egyptian Archaeology

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

Malet Pl, Bloomsbury

London WC1E 6BT

51.523581, -0.132984




以此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

猜您还会喜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